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海外使命
1993年4月2日,德国联邦政府决定派遣国防军士兵参与北约在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这是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士兵首次参与国际军事使命。此后,德国国防军还多次前往国外执行任务。
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海外使命
1993年4月2日,德国联邦政府决定派遣国防军士兵参与北约在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这是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士兵首次参与国际军事使命。此后,德国国防军还多次前往国外执行任务。
人道主义援助行动
德国联邦国防军成立5年之后首次参与一项人道主义救援行动。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发生地震。德国国防军士兵对受灾城市阿加蒂尔(Agadir)进行援救。此后德军还曾前往阿尔及利亚、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和伊朗进行救援。
参与前南战争引发争议
1993年4月2日,德国政府决定派遣军队参与监督爱琴海武器禁运,并对波斯尼亚设立禁飞区。社民党和自民党认为,德国军队在北约范围之外参与军事行动违背宪法。
议会拥有最高决定权
1994年7月12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做出裁决,德国作为联合国和北约成员国有权派遣武装力量参与行动。但法院特别强调了所谓的“议会保留原则”:也就是所有类似使命都必须得到联邦议院的批准。因此德国联邦国防军也被称为“议会军队”。
科索沃战争: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战斗任务
1999年春季,德军参与了代号为“联合力量”(Allied Force)的北约军事行动,这也是德军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战斗任务。德国旋风式战斗机执行空中侦查并对塞尔维亚防空体系发动攻击。北约的该项行动从国际法而言具有争议,因为这一使命既不是在北约成员国被攻击的情况下进行,也没有得到联合国特别授权。
围绕科索沃使命产生的争议
科索沃冲突发生后,当时新上任的红绿政府首次在境外将武力作为执行政策的手段。这导致严重的国内政治对立。科索沃使命的反对者将这一行动称为违宪的攻击性战争。尤其是绿党面临内部分裂的危险:时任外长的菲舍尔(Joschka Fischer)在一次党内特别会议上甚至遭到“彩弹”袭击。
反恐战争
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了“集体防卫原则”。德国政府以此为据承诺支持“反恐战争”。在“持久自由”(Enduring Freedom)行动的框架之下,德军士兵参与了阿富汗和非洲之角海域的战斗行动。
施罗德提出信任投票
德军参与反恐战争的问题在红绿联合政府内部引起争议。社民党籍的时任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向美国保证“无条件支持”。此后施罗将有关德军阿富汗使命的表决作为对自己的信任投票,最终以微弱优势惊险过关。
阿富汗
德国联邦军从2002年开始参与国际驻阿富汗安全援助部队(ISAF)。目前共有4628名德军士兵驻扎阿富汗,在超过11年时间里,共有52人阵亡。2014年年底,所有外国部队都将撤离阿富汗。
昆都士空袭油罐车事件
2009年9月4日,德军上校克莱恩(Georg Klein)下令对两辆被塔利班劫持的油罐车进行空袭,结果造成10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儿童。这毫无疑问是德国军事行动造成遇难者人数最多的一次。
部署在土耳其的爱国者导弹
由于担心遭到来自叙利亚的导弹攻击,土耳其向北约盟友发出援助请求。2012年12月以来,德国在土耳其部署了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298名德军士兵驻扎在小亚细亚地区的卡赫拉曼马拉什(Kahramanmaras),地处叙土边境以北约100公里处。
悼念阵亡将士
1992年以来,已有100名德军士兵在海外行动中丧生。2008年11月27日在柏林落成的德国联邦国防军纪念碑也表达了对海外阵亡将士的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