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措施犹如一把钝剑
2006年10月17日马格德堡的人民之声报认为:“联合国处理朝核问题半心半意,安理会决议给予各方充分的活动空间,使它们能够对本来就已温和的制裁加以更为温和的解释。只要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和俄罗斯把自己的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对朝鲜的压力就不能上升到有效的程度。”
特利尔人民之友报写道:“联合国的症结何在?经过多日较量于星期六做作的朝核问题决议再清楚不过地给予了回答:个别国家把一己之利置于集体利益之上。例如中国和俄罗斯多次证明它们是平壤政权的保护国,一再软化制裁措施。这样安理会决议成了没有牙齿的决议,当然也不具备促使金正日回头的力量。”
德累斯顿的萨克森日报写道:“从安理会制定的制裁措施难以看出对朝鲜发出的‘明确讯息’。与过去影响力相似的决定相比,这次联合国的行动虽然较快,但惩罚措施犹如一把钝剑,几乎对平壤不产生任何影响,更不用说能促使其放弃核武装。如果不能检查卡车、火车和船舶,怎样才能制止武器交易呢?有谁会认为,控制朝鲜进口昂贵的法国香槟和俄罗斯高级鱼子酱就能迫使金正日屈服呢?”
图林根汇报认为:“安理会的制裁决议太软弱,无法迫使金正日这类独裁者让步,更不足以威慑伊朗,使其放弃制造核武器的计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伊朗的毛拉们不仅要维系自己的权力,他们还要把权力扩张到地区之外,包括消灭以色列。这就是说,如果任朝鲜这样发展下去,这一危机也许只是更为严重冲突的前奏。遗憾的是,没有迹象表明,华盛顿、北京和莫斯科将履行自己的责任。欧洲人就不用说了,他们只是看客而已。”
科隆城市导报写道:“各方批评联合国决议的同时,我们也许可以提一个相反的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办?以战争进行威胁吗?或者把一个人民正在忍饥受冻的国家赶到经济完全崩溃的境地?真实的情况是:没有人知道,对朝鲜的威胁应做出什么反应。迄今为止,强硬政策失败了,以谈判和金钱促成朝鲜让步的一切新尝试也失败了。联合国决议是外交对国际和平受到威胁的回答,但它并没有解决问题。”
威斯特法伦报写道:“联合国一致下决心的背后,最大的问号在于制裁的对象。安理会成员国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知道金正日真正拥有多大的武器潜力,他还有什么危险的王牌。所以,谨慎地放弃军事制裁表明,在不知道对手大概的实力之前,没有人会与他进行最后较量。而人们肯定知道这个对手无所顾忌、想出手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