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声高唱的世界杯和挺不直腰的德国国歌
2006年6月26日关于德国国歌的争议
每一场比赛前,看到两个参赛队的球员怀着如何的激情唱着自己的国歌时,你一定会觉得国歌真是个好东西。然而,对德国球员来说,唱国歌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德国国歌在历史方面,感情方面,甚至在道德方面抛下了一串疑点。当然了,这是因为20世纪的一段德国历史,尽管这段历史对几乎所有活着的人来说已经属于过去。
在德国国旗几十年来首次飘遍德国大街小巷的这些日子里,关于德国国歌的争论又爆发了。教育和科学工会提出,出于德国黑暗的那段过去,建议更换德国国歌,比如用布莱希特战后怀着沉痛的心情写的那首诗来替代。另一种观点则是:基于对欧洲19世纪历史的回顾和作为文学作品的各国国歌的调查,要把现在的德国国歌和所有唱国歌的人从一切疑虑中解放出来。
一首爱祖国的歌是这样诞生的
1841年8月26日,诗人冯.法勒斯雷本(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1798-1874)在他的流放地赫尔果兰(Helgoland)岛上写下了“德国之歌”(Deutschlandlied)。在这首歌里,他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爱。当时的赫尔果兰岛还属于英国。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德国,德国高于一切,高于世界上的一切”。它被套入一个已经存在的曲子里去,作为歌词。这个曲子是在这首诗问世40年前就已经由奥地利古典音乐大家海顿(Joseph Haydn, 1732-1809)作就。在“德国之歌”出现之前,它套着的歌词是雷奥波尔.哈施卡(Leopol Haschka)写的,是奥匈帝国国歌。冯.法斯雷本的“德国之歌”实际上是对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反击。
写这首诗时,1841年前后,今天的德国土地上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德国,而是许多小国家,王国公国爵国。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冯.法斯雷本的愿望是说服德意志人民走向统一,建立一个统一的德国。这是“德国高于一切”的真正精神所在,换句话说,“德国高于一切”就是“统一高于一切”,绝无渺视其它国家的意思。
这首歌变成国歌的经历和之后的经历
这首歌的第一段传遍了德国,拍打着38个小国的大门。这38个小国当时构成了德意志联盟。在这个联盟里,普鲁士的地位越来越高。在1871年普鲁士获得了对法国战争的胜利后,铁血宰相俾斯麦终于统一了德国,把除奥地利之外的德语国家(当然瑞士也不在内)统一在了普鲁士的周围。
尽管这首歌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传遍了德意志联盟,传遍了后来统一了的王国,但直到1922年,在弗利德里希.艾伯特领导德国时,它才成为国歌。作为国歌唱的是其第一段。
希特勒对这首歌有他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歌词里一条条数落的河流,意味着德国国家边界的扩展需要。二次大战后,这首歌被禁。
直到1952年,在当时的自民党主席台奥多尔.豪于斯(Theodor Heuss)建议下,这首德国国歌才被重新启用。从那时起,这首歌只能唱它的第3段。在德国重新统一后同样如此。
马赛曲原来是“战争之歌”
冯.法勒斯雷本写“德国之歌”的时候,正是全欧洲民族主义高涨的时代。新建立的国家们都在寻找他们国家的凝聚象征,寻找民族的形象。国歌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它歌颂新的国家,歌颂它的民族英雄,有的国歌甚至还怒骂民族的败类。
法国国歌的诞生是个典型的例子:1872年,当法国向奥地利宣战时,卢杰(Rouget)为前往奥地利前线的士兵写下了一首“写给前线将士的战争之歌”。
后来,“战争之歌”被改成“马赛曲”,再后来被宣布为法国国歌。歌里的调子比“德国之歌”要激越得多,里面有对祖国和死亡的鲜明歌颂,有对国家荣誉和其它国家的耻辱的歌唱,还充分地流淌着“敌人肮脏的血”。
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影响了拉丁美洲的一系列独立战争,马赛曲也成了那里新建立的国家的一个榜样。在大多数拉丁美洲的国歌里,主题是光辉的民族英雄,太阳照耀在挣断的锁链和殖民主义者的残骸上。
德国国歌和爱国主义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德国人几乎都不敢用“爱国主义”这个词。从而,使“爱国主义”这个本来不坏的词落入了坏人-极右份子之手。
在本届德国世界杯的日子里,一个新的现象在德国诞生了:到处飘扬着德国国旗,而且越来越多。一,这是坏事吗?二,这会引起邻国的疑虑吗?许多问题随之产生。其实,一个国家如果对自己的历史有着真正的认识和忏悔,爱国本身又有何不可。许多专家认为,这股爱国热潮对德国来说不是坏事,从一定程度上中和了极右潮的坏影响,反而是对极右势力的打击。
假如德国国歌真正被正名,真正能“全唱”;假如德国国旗到处飘扬,而世界感受到的只是一个足球德国,对全世界来说,这或许才是一个真正的谅解,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让我们等着瞧体育的力量吧。(Mirra Banchon / 山人)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