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差春晚"和"埃及禁忌"的背后
2011年2月9日面对社会矛盾:重返红色主旋律
首先,今年的春晚之所以被称为"历年最差的春晚",主要原因是其政治色彩过于浓重,让人感到似乎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多年来春晚那种喜庆、充满生活情趣的味道,为充满主旋律的基调所掩盖,以致于春晚才开始一个多小时,中国大陆微博上已是骂声一片。四个多小时的春晚,几乎就是在荧屏上的演出和微博上的批评两个舆论场上同时展开的。
春晚遭人诟病非自今日始,但今年的春晚遭人反感却主要是由于其浓重的政治色彩。而这一点恰恰折射了过去一年中国大陆在政治环境上的大幅倒退。凡是在中国大陆从事新闻和法律工作的人们都知道,过去一、两年,中国大陆的舆论和司法环境大幅收窄。在司法领域,前若干年还为人倡导的法治和宪政已成为禁忌,"党的利益第一,人民利益第二,司法标准第三"似乎成为不成文的规定。在新闻舆论领域,倒退更是明显:除了互联网的大幅屏蔽外,对权贵资本主义的批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吁,都已成为新闻界的禁忌;甚至就连公民社会的提法也已成为一大禁忌。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有人说是"十八大"在即,稳定至上;有人说是由于北京内部就政治体制改革产生分歧。其实,这些都非事情的本质。真正的本质是,中国由于多年高速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已经形成庞大的特殊利益集团,由此形成中国社会 "富得来路不明,穷得心有不甘"的畸形而极其危险的现象。从上海杨佳刺杀警察,到重庆暗杀哨兵,再到一些地方的人们将矛头直接对准政府,中国社会的矛盾激化已经不容人们再以鸵鸟心态予以对待。而年前郑州一名局长对新闻界发出质问"你到底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则集中折射了特殊利益集团的思维模式。
坦率讲,上述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西方早年工业化进程中也有类似现象,其药方只能是完善独立的法治和监督,亦即以市场经济的药方医治市场经济的病症。但在今天的中国,由于特殊利益集团与政权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开出的药方却是重返早年革命时代的精神气质,亦即以计划经济的药方医治市场经济的病症。从司法界的"党的利益第一"到新闻界的"主旋律第一",再到重庆的"唱红打黑",直到今年春晚之所以为人诟病,无不折射了这一困境。
政权安危:宣传部门杯弓蛇影
与此有关的,是中国大陆在埃及局势报道上的左右为难。突尼斯和埃及局势均起源于一起普通民众的不满事件,但却折射了其积压已久的问题。正是这一点,让中国的宣传部门产生联想,并试图阻止中国民众产生进一步的联想。于是,中国大陆对埃及的报道常常去头掐尾,而评论则避重就轻,不及本质。如果说,国际新闻报道为国内政治服务,是中国大陆体制下历来的传统,那么此次埃及局势的报道困境,则似乎超越了这一原有的体制传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政权安危的担忧。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这几年在中国已是一个可以公开谈论的话题。中共领导人近年也已毫不忌讳这一问题,甚至还提到"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但今天的中国,主管意识形态的宣传部门经常拥有封杀最高领导人讲话的生杀大权。在中国大陆新闻领域里发生的许多怪现象,某种程度上似乎都反映了这一点。
特约撰稿人:李崇光 (在香港的中国问题分析员)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