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畅游学海与职场的“幸运儿”

王凡2016年6月9日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建筑工程师卢侃侃应该就是这样一位自知者,而这或许也是他留德十余年发展很顺的原因。

https://p.dw.com/p/1J2R7
Studium Abschluss Hut
图像来源: Fotolia/xy

(德国之声中文网)穿着黑色皮夹克、一头利落短发的他侃侃而谈,人如其名。卢侃侃今年32岁,是一名建筑工程师。11年前的那个夏天,他参加四川大学的"2+2"项目来到了德国克劳斯塔尔工大,开始了"留德华"的生活。

精力充沛的"结实小胖儿"

很多初到德国的学子都曾因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而经历一段低潮。然而卢侃侃显然不是其中之一。2005年,从人口千万的蜀汉腹地成都来到德国萨克森州小城的他,迅速融入了当地的校园生活。"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诱惑少",他笑着说。

在四年半的时间里,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建筑学本科(后两年)与硕士学位,抽空上了经济学课程,还参加了不少体育、社团活动。但他谦虚地说自己不是学霸,只是一个精力充沛的"结实小胖儿"。

事实上,我眼前的卢侃侃一点也不胖,各种自嘲和玩笑话背后透着活力与自信。显然,这是情商很高的一个人。他的微信上贴着这样一句话:"若违天道,勤亦不可酬也。"

Bauingenieur Lu Kankan
建筑工程师卢侃侃图像来源: Lu Kankan

"爱自我钻研是优势也是劣势"

成功没有官方的定义,聪明如卢侃侃自然心知肚明。他绝口不提成绩与荣誉,只称自己忆往昔时没什么遗憾,是个幸运儿。在被要求分享学生时代的经验感触时,他想了想,提到下面两点:兴趣和方法。

与中国一样,德国大学也存在热门与冷门专业。很多德国学生为了学医,高中毕业后苦等数年,哲学、化学这些专业则很少设置入学门槛。

"跟着心走,不盲目随着市场追热门",卢侃侃谈到自己对选择专业的看法时说。他表示,在德国,其实只要认真做,各行各行都有机会。而有了兴趣,坚持下去要容易得多。

在谈到方法时,他说:"一般而言,中国学生的优势是勤奋,喜欢自我钻研。这在很多时候却也是劣势--有问题时喜欢自己使劲,不爱问老师、学长。而选择后者其实常常更快、更有效率。"诚然,如果有桥可走,何必非要摸着石头过河呢。

"另外,多问问题,给教授留下的印象反而更好。对于一些想读博的有心人,这种脸熟当然也很重要",他眨着眼说。

职场有担当

硕士毕业后,卢侃侃没有选择直接读博,而是开始了职场生活。他笑言,比起读书,工作生活"好混多了"。话虽如此,但他可不是一个混着过日子的人。

当上司分配项目、德国同事把头低下去的时候,卢侃侃说他会去争取,会想着"帮着分担"。他不畏惧挑战,敢于承担责任。

短短数年,他从汉堡小公司的职员一路干到了能源化工企业TGE的工程师,而工资也是不断攀升。不过他说,对于年轻人而言,好工作的三大要素是"工作内容好、同事好、老板好",工资反倒是次要的。

"从小公司做起;小公司人手少,逼着你学新东西。责任杂、工作量往往比较大,但是可以了解工作各个流程,锻炼独当一面、纵览全局的能力。在大公司,一般从事的是某一个专门领域的工作,这时候,之前积累的对全局的把握就能发挥作用,很多大公司招管培生也是这个道理",这是卢侃侃对那些尚未步入职场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而说这些话时,刚过而立之年的卢侃侃老练而不油滑,一脸的认真。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