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赖斯访华背后留下多少悬念?

报摘:邱震海2005年3月24日

本周,美国新任国务卿赖斯访问中国,并就中美关系向中国领导人提出所谓的“建设性意见”。另外,董建华下台后,香港围绕着新一任行政长官的产生,又发生了许多风波。

https://p.dw.com/p/6Pi7
大街上找不到的答案图像来源: AP

赖斯访华时,据说向中国方面提出了关于中美关系的“建设性意见”。据香港苹果日报报导,主管外交事务的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三月二十一日会见赖斯时表示,中国积极评价赖斯就中美双边关系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并将认真加以研究。不过,唐家璇没有透露建设性意见的具体内容,官方新华社稍后发出的正式报道亦删去唐家璇这句话。

《香港商报》本周发表分析文章,题为《赖斯访华背后留下多少悬念?》。文章说:“赖斯走了,但留下了巨大的悬念-她到底就中美双边关系提出了怎样的建设性意见?唐家璇对她的意见给出两点回应:一、中方积极评价;二、中方将认真加以研究。此次中美官员无人愿意就此问题作任何透露,只能试着就赖斯所言进行猜测分析。……赖斯在记者会上用了‘Not Good’来评价‘反分裂法’,美国对此的态度是‘不欢迎’,希望中国设法降低台海的紧张关系。这一表态相对温和委婉,极可能令阿扁政府失望。不过赖斯强调,要‘体认此刻最有效的道路,是要有能够降低紧张的方法’。”
董建华下台与香港平庸化

在香港局势方面,董建华下台并不意味着香港政局就此走向稳定。《苹果日报》本周发表署名“张华”的文章,题目是《董建华下台与香港平庸化》。文章写道:“董建华‘因病’辞职,不但凸显了宪政问题,也折射了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可能正被土共及中国大陆的那一套不断侵蚀,至少媒体上的舆论已是如此。这种转变或属大势所趋,但是否意味香港正逐步走向平庸、港人不再追求卓越呢? ”

文章写道:“香港是一个制度化和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不少商场准则已渗入社会每个角落。……香港的主流价值也糅合了这种“以表现论英雄”的准则。……相反,中国社会和香港土共,评定一个人的表现,多从关系、动机、目的出发,成就反而是次要的。因此,在政治上犯了‘左’的错误,最多只会被批评,又或降职,因为‘左’代表良好的愿望;但犯了‘右’的错误,轻者开除党籍,重者坐牢杀头,因为‘右’意味动机不良。”

文章接着写道:“因此,董建华辞职后,从北京到香港土共,都给予董极高评价……在北京和香港土共眼,董已经下台,牺牲了那么多,为香港付出心血,就应受到尊重、赞誉,即使香港在他治下千疮百孔,也不应再被责难。这种言论或多或少代表部份港人意见。或许,大家都不想落井下石,但笔者忧虑,这或意味,香港的核心价值正逐步被土共和北京那套取代呢? ”

后董时代的新三角关系

本周的香港《亚洲周刊》也发表题为《后董时代的新三角关系》的文章。文章说:“公务员出身的曾荫权,在董建华辞职后依法出任代理行政长官,但面对传统亲北京阵营的不信任,以及泛民主派阵营的“出卖港人利益”的责难,曾如何理顺关系,正是对曾的亲和力及施政能力的考验。”

《亚洲周刊》写道:“自传出董建华辞职的消息后,有关香港亲北京阵营对曾荫权不满的传闻也随即出笼。有报道称,亲北京人士对董建华辞职事前毫不知情,一点都不似“接近中央”的消息灵通样子,显见胡锦涛新领导层最终是弃董而接受港英训练出来的精英。同时也传出,政府总部内,一众政务官顿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觉,令亲北京人士心中不是滋味。……(一位主管港澳事务的北京官员表示,中央理解香港亲北京阵营的情绪,并强调,亲北京人士“不会死”,日后仍要发挥重要作用。……这位官员点出了香港目前问题的一个要害。曾荫权甫一上场,马上尝到董建华当年左右做人难的滋味。除了亲北京人士的怀疑与不满之外,以“反董”为己任的泛民主派也陷入新的迷思。要不要反曾?怎样反曾?民主派要求曾在和中央沟通时,不能出卖香港利益。”

《亚洲周刊》分析道:“曾荫权面对的另一重要挑战,是七月选举新的特首的任期,究竟是“另一个五年”还是“董建华余下的两年”的争议。……北京消息表示,人大并不希望再解释基本法,但香港月前因为一位老婆婆提出司法覆核,令房屋委员会的“领汇”基金至今仍无法上市的教训,使得中央不得不作出周详的考虑。……有熟悉曾荫权的人士透露,曾很清楚目前的处境,相信他会尽量与亲北京人士打好交道。……有政界中人指出,比起受尽民主派“倒董”之苦的董建华,曾荫权相对来说幸运得多。亲北京人士中纵然有人对曾荫权不信任,始终受到北京的“宏观调控”,至少较难把反曾情绪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