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波昂科尼希博物館老樹發新芽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0月12日

說起自然博物館,人們的腦海中首先出現的大概都是一個挨一個、擠擠地排列在展窗裡的動物標本,外帶一個個術語連篇、外行讀起來如同讀天書一樣的說明。德國波昂的柯尼希博物館,現在一反陳年慣例,以充滿現代氣息的方式,展示年久的收藏。

https://p.dw.com/p/4Akw
波昂市中心一景圖片來源: presse

就是在改建之後,來訪者在波昂的亞利山大.柯尼希博物館還是看不到活生生的動物,但是卻可以如臨其境般感受非洲稀樹乾草原的氣氛。經過歷時4年的改建和徹底翻修,這家和波昂大學動物研究所密切合作的博物館於10月10日重新對外開放。

它以現代化的展覽方案,以及佈置一新的動物標本,吸引來訪者印象更為深刻、更為情緒化地進入大自然的動植物世界。「我們的藍色地球-聯網中的生命」是該博物館新的長期展覽的主題。它的目的,並不僅僅侷限於展示動物世界的標本,而且試圖解釋人類在大自然

柯尼希博物館以其不同尋常的、從1912年就開始收藏的藏品而聞名。改建之前,它留給人的印象更像是一本令人充滿敬意、但卻少有人問津、老式陳舊的百科全書。現在,那些本地和外地動物種類的珍貴標本,在光線充足的明亮展廳裡,等候人們的來訪。該館館長瑙曼興奮地表示:「我們的展覽終於變得現代、時新、引人入勝了。」

這個博物館展覽部門負責人海涅介紹說:「我們有針對性地控制了展窗中的展品數量。我們的口號一直是:少即多。我們的主導思想是,把各種生命的生態過程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及其運作原理,盡可能清晰透明地表現出來。」

在設計新的展覽方案時,他們特意放棄了連篇累牘的訊息介紹,而是以簡短的文字,略微說明各個陳列場景,以此啟發、引導來訪者,更為仔細地觀察展品、感受氣氛。如果需要解釋一些複雜的題目時,展覽設計人員便借助於圖像和計算機模擬。就是過去那些豎在標本旁邊、介紹其歸類的詳細說明牌,現在也被完全拆除了。

新的長期展覽的核心,是安排在博物館有玻璃棚遮蓋的寬敞天井中的非洲稀樹乾草原風景。海涅介紹說:「來訪者將會獲得一種如同親臨其境的感覺。他會意識到,他也是大自然這個聯網中的一個部分。」

為此,非洲稀樹乾草原上動植物世界的典型代表穿插陳列在各種逼真的場景中。海涅告知:「我們想解釋稀樹乾草原上的生物現象,和生活在那裡的生命團體的游戲規則。」利用複雜的照明技術,他們可以模擬稀樹乾草原在一天當中不同時刻的不同氣氛。

在改建後的柯尼希博物館,稀樹乾草原,並不是來訪者可以如臨其境般體驗的唯一一個生存空間。還有一個雨林展和本地動物收藏展,也是以栩栩如生的場景方式展出的。除此之外,這個博物館還計劃到2004年底,完成北極和南極的實景展。

大部分展品擺放的位置很接近來訪者,讓人走過時,有伸手可及的感覺。從一顆仿造的木棉樹裡,發出悅耳的聲音,講述著來自非洲的童話。海涅介紹說:「我們試圖以此為引子,引導來訪者從大自然,進入人類社會。」

與此相鄰的展廳展示的內容,便是以文字和圖像的形式,說明人類的活動對環境的破壞。這個展廳項目的負責人格肯及其同事特別注意,即不過於簡化,也不過於詳細地介紹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

作為自然博物館,柯尼希博物館對自己的要求,並不僅僅是要有娛樂性,而且也要有教育性。因此,海涅介紹說:「在設計展覽時,我們一直需要注意,即要滿足外行的需求,也要滿足學術專家的需求。把握好這其中的尺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鳥類展的安排方式,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之一。這個展廳的展品,是根據「食物」或者「交流」等概念進行分類的,但是專家們也很容易就看出,隱藏在這種安排後面的科學系統性。

(施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