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东扩之路—欧元区正蹒跚走向壮大
2005年1月11日有多少国家是欧元区成员国: a)12个, b)16个, c) 18个 ? 这个谜语的答案很简单: 所有的选项都是正确的。首先,有12个欧盟国家是欧洲货币联盟的正式成员国。另外还有4个小国:安道尔,摩纳哥,圣马力诺和梵蒂冈。他们在欧元之前就是使用里拉和法郎,所以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欧元区。这些袖珍国家,甚至还有权利铸造自己的欧元硬币。那么怎么又会是18个国家了呢? 这里有两个欧元地区,严格的说起来他们不能算作是国家。首先是科索沃,在当地国际行政管理当局曾引入德国马克作为货币。其次是黑山共和国,他们自愿选择了马克作为货币。随着德国马克告别了历史舞台,这两个地区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欧元区。
现在回头看看欧盟:自1992年签订马约以来,货币联盟一直是欧共体的基本支柱之一。欧元被认为可以促使商品和服务性工作之间的流通变得更容易。比如它可以使跨国价格比较更方便以及避免发生货币危机。
为了实现这一点,如果欧盟成员国达到了加入欧元区的入门条件,那么它就必须加入进来。尽管如此,15个老成员国中的3个,至今还没有这么做。这一点令前欧洲中央银行主席杜伊森贝格感到非常遗憾。他在2001年的元旦展示新欧元之际呼吁:“传递给英国,瑞典和丹麦的信号很清晰:请你们一起来加入欧元大家庭!“
迄今为止,杜伊森贝格的呼吁尚未取得什么成果:英国和丹麦早在签订马约之初就加入了一条例外附加条款,以避免必须加入欧元区。 瑞典全民公决反对引入欧元,因此瑞典政府没有加入欧洲汇率机制II, 从而自动丧失了加入欧元区的资格。
10个新加入欧盟的国家也“必须“加入欧元区,如果他们满足了马约所规定的标准。但是至今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至少10月份欧洲央行的报告是这么认为的。欧洲央行的主席特里谢表示:“请允许我利用这个机会再次强调一下,现在我们还没有欧元区域扩展的明确时间表。为了能够引入欧元,那些有关的成员国必须在经济和法律方面与欧盟其他成员之间达到高度和长期的一致。”
首先在经济一致性方面,领先国家如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斯洛文尼亚,与后进国家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比如说走在最前头的爱沙尼亚,它足以令任何一个老欧盟国家的政治家感到嫉妒。2003年爱沙尼亚的财政预算盈余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3%――压根就没有赤字。它的国债只有5%之低,以至于欧洲央行无法统计出其债卷的长期利率。因此爱沙尼亚的克朗
几年来一直很稳定地与欧元挂钩。从去年6月起还加入了欧洲汇率机制II。在规定的两年等待时间之后,如果没有很大的货币增值或贬值情况发生,到2006年底爱沙尼亚通往欧元之路就畅通无阻了。
另外两个想尽快加入欧元区的热门候选人是立陶宛和斯洛文尼亚。他们从6月起也成为了欧洲汇率机制II的成员,并且其国家的财政状况也不错。
截然相反的是,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的前景黯淡。他们的财政赤字明显高于马约所规定的3%――捷克在2003年更是超过了12%,竟然4倍于规定的数字。
波,捷,匈三国的总体负债程度尚低于60%的极限。但是如果他们继续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那么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他们肯定会跨过60%的大关。这也是欧洲央行在其报告中所作的预测。
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想成为欧元区成员,还需要等很长的时间。但是一丝希望尚存:90年代中期的时候没人相信西班牙或葡萄牙能成为欧元区成员。然而及早加入的愿望产生了必要的政治压力,以使这些国家符合引入这一共同货币的要求。